佛山陶瓷网手机版首页
佛山瓷砖陶瓷网总站
建材下乡首页

【建材下乡】特地董事长冯红建:转变下乡思维 企业减碳新思路

jiancaixiaxiang】2010-4-30发表: 特地董事长冯红建:转变下乡思维 企业减碳新思路
“建材下乡”与“节能减碳”成为时下的热点话题。特地董事长冯红建认为,陶瓷产业的下乡不同于其他建材,更多偏向于乡村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巨大市场,一边从乡村城镇化的过程中受益,反过来又能促进乡村城

    特地董事长冯红建:转变下乡思维 企业减碳新思路

建材下乡”与“节能减碳”成为时下的热点话题。特地董事长冯红建认为,陶瓷产业的下乡不同于其他建材,更多偏向于乡村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巨大市场,一边从乡村城镇化的过程中受益,反过来又能促进乡村城镇化的进程。而这样的机遇,也有助于一线陶瓷品牌扩展其自身的业务面,实现品牌效应和产量规模的双赢。而对于节能减碳,他在新浪家居独家专访中提道,陶瓷产业需要加强自主创新,通过自主创新和引导消费者新的习惯,来达到“节能减碳”的目的。

采访对象:特地陶瓷董事长冯红健

采访地点:佛山市特地陶瓷有限公司

主持人:涂潇

以下为采访记录:

建材下乡:新农村是重要市场空间

主持人:“建材下乡”实施以后,全国在一年内可能会拉动1千亿的消费,可能有6千万—8千万的农民会受益,陶瓷企业是如何看待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的呢?

冯红健:首先我们要区分开这些下乡建材是什么样的建材。对陶瓷来说,就是要区分好陶瓷到底是具体下乡到哪块区域。我认为,陶瓷更有可能会“下乡”到城镇结合一带。纯粹的乡村对陶瓷并没有很大的空间。一般的方砖、水泥很容易下乡,陶瓷却有一定的局限。在新的城镇区域,那将是我们要开拓的市场。

主持人:这是不是一定程度局域了市场,缩小了空间?

冯红健:不会,简单地算一算,我们这两年每年国内的生产线都是在一百条一百条地增长,真正的增长量大概是3个亿到4个亿平方米左右。假设中国大概是2千万户左右农民,一半的用陶瓷,大概也有1千万户,每户有100平方,那就可能是10个亿平方米。这样的话我们产能还是满足不了这个需求的。这样一对比,空间就很大了。

大品牌下乡:拉大产品梯度

主持人:特地有哪些品牌可能会下乡呢?

冯红健:我们做了三年规划,品牌建设会坚持沿着中高档路线走,并且在新产品自主开发方面加大力度。但从产品结构来讲,企业则会把产品梯次和产品线拉长,以此来满足不同消费需求的大众。新产品可以满足个性化消费者的需求。而一些价钱较低的产品则从实惠出发满足中低档消费者,当然,它是下乡重点扶植的产品对象。以前我们的窑炉有限,所以只能走个性化的道路多一点。现在有了这个生产能力,特地在产品线上会变得更为丰富。三年计划基本上是靠自主创新来支撑和加强我们产品的张力,另外在产品线上加以延伸,可以触及到更低的层次或者是满足“建材下乡”的需求。

主持人:所有品牌都适合建材下乡吗?企业应如何保持这方面的竞争力?

冯红健:这不是哪个品牌可不可以做的问题,所有的品牌都可以有下乡的能力。这是下乡的竞争力足不足够的问题,资源合不合适的问题。问题在你的销售网络在下乡过程中拓展能力有多大,因为我们在一、二级城市占了很大一部分,如果没有网络那就没法下乡。这两天我们也在根据战略部署往下延伸,经销商在一、二线品牌站住脚以后往下继续延伸,因为这是相辅相成的。很多人认为,做品牌就做不了量。这是矛盾的东西,但也是辩证的,什么叫量?一个品牌做到多少才叫量?哪个量不够?假设我们在新产品的研制上可以加大品牌的张力,可以在一、二线城市里面做出我们的效益来。我们在基层城市把产品区分开了以后也可以进行拓展,这并不影响在大城市里面的营销方面,产品可以分类开来,不能说一个品牌都是奢华的东西,那是不可能的。我们也推出了冷奢华的概念,这种奢华的东西可以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,但如果真正把量做上去了,反过来对这个品牌的影响是一样的,品牌的知名度加上产品的量,相对应来说会更好地衬托,这个不矛盾。

自主研发成本:强大的销售支撑

主持人:厂家如何让价格和质量真正地让农民得到实惠?

冯红健:现在的城乡接合部慢慢在城镇化。大部分的农民喜欢进城的生活。农业的劳动力也已饱和。中国城镇化的建设现在才45%左右,发达国家则达到了81%、85%的水平,这个空间是很大的。农民进城要买房子,买房子要装修。这个空间会很大,作为品牌,销售网络是不是到能满足这个空间,取决于你之前布的点。这对于品牌也是一样的。因为人群的基数越大买中高档的人也会越多

冯红健:你认为农民消费普遍是低一点。但是一百个人当中还是有很多人追求其他东西的。比如说他可能会选一两间房,装修漂亮一点,这不可避免会有的。现有的陶瓷企业占的份额很小。60个亿平方米的量有上千家企业瓜分。所以这么大的市场空间,只要占到5%,或者真的是3%,也接近差不多几个亿的销售额。这个销售额足够企业的销售支撑,现在的企业在现有品牌单一品牌的情况下都是几个亿的销售额。这个空间必然存在。相对于单一企业来说这个市场是无穷大的,肯定会有市场。

不戴“重污染”帽子:陶瓷行业薄砖减碳

主持人:陶瓷企业如何减碳?这种节能环保技术是否能落到实处?

冯红健:“减碳”提了好久,我想很多人都有一些误区。前两年业界认为陶瓷是一个重污染行业的误区,我一直在说“陶瓷是重污染的企业”这个帽子不应该我们戴。因为陶瓷企业的产业链很短,从最原始的原材料到成品经过一个陶瓷企业就完成了,相当于把一个生产浓缩在一个小小的价值链里面。价值链太短所以看起来觉得消耗很多。对比计算机来说,计算机的钢材、电子元器件经过了几个产业链,最后才是计算机。但陶瓷(工厂的生产)就是整个产业链,这么浓缩以后肯定相对比重就会增加。但是反过来思考,陶瓷的污染都是可以控制的,所以我一直反对说陶瓷行业是污染。从节省能源和降低碳消耗来看,真正要做的是推广薄砖,消耗的能源越少,消耗的资源也越少。陶瓷行业是大进大出的行业,每天都是几千吨、几千吨进出,每一块薄一点,整体就会节约很多。

主持人:如何平衡薄跟质量之间的平衡呢?

冯红健:要工艺技术的改良。你可以看到2毫米的砖用很久也磨不穿,因此它是可以做薄的,只需要解决它的抗磨、抗碎(性能)。各方面的物理性质让它达到现在厚砖(一样)的性质是可以做到的。(做薄以后)直接的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都可以降下来,从运输上又可以减碳。这一块我们今年要做,这个项目去年已经通过省级验收,今年会推广。但是中国人现在还不接受薄砖,他们认为是偷工减料。这个观念还要很长时间来打破,但是国外已经在推广,已经有订单了。

主持人:“减碳”的过程是一个增加成本的过程吗?

冯红健:如果单从燃料来看,要降低碳排放,就要换燃料。现在假设技术革命把薄砖做出来,那就会降低成本。这是百利无一害的。其次,薄砖在建筑楼房时可以把建筑的负荷降低,这也是百利无一害的。但是消费者认为是偷工减料,所以需要有一个过程来倡导。要国家出一个标准,才能真正慢慢普及,也需要消费者慢慢接受,所以(中间)要有一个过程。所以这一块需要大家努力,我们企业努力,行业要努力,媒体也需要鼓动一下。这个项目在景德镇作为重点项目,给一些补助、一些资金支持,问题可以解决,但需要时间。单靠一个企业比较难,要靠大家,这一块我们也会作努力。

主持人:谢谢冯总!

冯红健:谢谢!

建材下乡jiancaixiaxiang相关"特地董事长冯红建:转变下乡思维 企业减碳新思路"就介绍到这里,如果对于建材下乡这方面有更多兴趣请多方了解,谢谢对建材下乡jiancaixiaxiang的支持,对于特地董事长冯红建:转变下乡思维 企业减碳新思路有建议可以及时向我们反馈。

瓷砖相关 盛华建材市场 辉腾建材市场 兴宏建材 ,本资讯的关键词:建材下乡陶瓷行业自主创新

(【jiancaixiaxiang】更新:2010/4/30 6:04:57)
责任让我们走得更好——陶氏建筑应用大中华区销售经理严戟谈建材下乡今年中央“一号文件”出台以来,建材下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。其中,最为关注这一政策的当属建材企业。近日,记者走访了陶氏建筑 >>
4月11至12日由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主办的“陶瓷卫浴备战‘建材下乡’高峰论坛”在北京圆满落幕。作为我国建材流通行业的一次盛会,本次建材下乡高峰论坛引起了社会各届的极大关注和广泛影响。国家六 >>
最新资讯  优势批发  最新供求  
 
返回上一页    回顶部    回首页